【什么是材料,研究什么】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
材料类专业主要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制备或加工工艺、还有与使用性能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专业性学科。材料专业所做的探究工作,为运用到社会运作中的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的优化升级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践依据。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又是其它两个关键技术得已实现的基础。
【材料类专业招生】
为适应新高考,2020年材料学院招生按“材料类”专业招生,“材料类”专业包含5个专业,分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一年以后随着对专业的了解,自主选择到具体的专业。
【特色班】
从2020年开始招收一个30人规模的英才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材料类专业任选。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设置基础和专业课程,配备学院最优秀的师资教研团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实行个性化培养。每名学生配备一位学术水平高的学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社会实践平台,优化个性发展。
材料类专业包含各专业名称 | 荣誉冠名 | 排名 | 专业解读 |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 | 全国第2;省内第1 | 指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具有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好 、强度高等特性。 | 光电磁功能玻璃,高强度玻璃,微晶玻璃;新型功能陶瓷、多孔陶瓷、电子陶瓷。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省一流专业、省特色专业 | 全国第11,省内第2 | 具有轻质、高强、高韧等无以伦比的优异性能,属于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涉及的主要领域有橡胶、纤维、塑料、涂料、胶粘剂、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和功能高分子等。 | 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高分子材料、塑料加工。 |
材料化学 | 学科前沿性强 | 省内第5 | 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发展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基础和先导。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准上设计新材料,合成和发现新材料;纳米材料制备和修饰。 | 新能源纳米材料、光电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测试及锂电、钠电、锂硫、锌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学科交叉突出 | 省内第5 | 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它不仅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和关联可以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 | 先进结构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光电磁功能复合材料。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特色鲜明 | 全国第7,全省唯一, | 是以矿物学、矿床学和岩石学为基础,并与工艺美学、经济学、材料学等学科互相渗透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科。 | 宝石的性质、成因产状和产地信息、加工工艺、鉴定方法、合成和改善方法、质量评价、珠宝评估和商贸等。 |
【学院历史】
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系,始创于1978年,是成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三大院系之一。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和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山东省重点二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材料分站。
【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
国际级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离不开高水平学科的支撑。齐鲁工业大学材料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
【重点平台】
拥有1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轻质高强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特种含硅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日用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玻璃包装容器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晶/非晶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玻璃纤维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市政污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济南市高性能陶瓷纤维制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材料结构及性能离不开现代化制备设备及分析测试仪器。学院拥有国际领先的飞秒激光器、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等大型精密仪器,总价值8000余万元。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1人,其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授29人,副教授60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双聘院士2人,特聘教授12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研究领域及特色优势】
学院在功能玻璃、无机纤维、新型陶瓷、新能源电池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轻质合金、功能晶体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达1.5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50余篇论,获国家发明专利170余项。
【考研就业率高】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2160人,研究生120人。学院一直把学生培养质量当作学院的生命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强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学院设有“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学生名品工作室”、“名匠工作室”,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多年来,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一直位列全校前三;就业率稳居全校前2名。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赛事中多次获奖,2018年获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一等奖、全国院校钻石分级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大赛“造型华美奖”等。学院设有“SICC山东天岳奖学金”、“山东华特磁电奖学金”用于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在培养的近万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工程技术专家和各级管理人才,包括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步文博等10人;中材科技总裁刘颖、天岳集团董事长宗艳民等十余名知名企业家。被誉为“工程师沃土,企业家摇篮”。
介绍了这么多,下面就带你们领略几个国际领先的实验室吧。
【实验室探访】
一是先进功能玻璃实验室,带头人是欧洲科学院院士岳远征教授,主要研究新型特种功能玻璃的设计与开发。例如特种玻璃作为中波红外导弹整流罩、激光核聚变光泵材料,天文反射望远镜的镜片,智能手机触控屏、信息传输的光纤等。该实验室与德国宇航中心以及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共同搭建了无容器真空气动悬浮系统、SFG 表面和频光谱分析系统,见图1和图2
※研究进展※
①本实验室利用无容器真空气动悬浮系统率先解决了凝聚态物理中液液转变的结构起源这一世界难题;
② 利用激元加热控制系统开发了系列超硬超韧中波红外红制导玻璃,打破国外长期对我国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
③实验室计划参与中国国际空间站材料实验室的建设,进而打破由美国、日本以及欧洲航天局对真空微重力下新材料研发垄断的现状。
图1:实验室搭建的真空气动悬浮炉
图2 SFG 表面和频光谱分析系统
二是微纳光功能材料实验室,带头人为山东省优势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杰青孟宪赓教授。研究方向是微纳光功能材料器件的设计与开发。该实验室搭建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纳米光子学测试平台系统(见图3和图4),包括波长宽带可调皮秒/飞秒(10-15秒,1飞秒光仅走0.3微米!)超快脉冲激光器-光学显微镜-稳态/瞬态光谱仪-CCD一体化集成系统等光谱设备,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材料的遇到的瓶颈问题。
※研究进展※
该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回音壁微腔的隐藏光子学条形码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并在防伪领域展示了的巨大应用潜力,该成果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为有机纳米光子学器件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图3:纳米光子学测试平台系统
图4 团队成员利用纳光子学测试平台表征测试样品
除了以上两个实验室,还有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拥有锐影X硬射线(Ag靶)高性能物质结构原位高分辨测试系统。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宝石加工与鉴定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吸引二年级及以上的大学生,他们可以进入其中,一同跟学哥学姐、老师探索未来材料的奥秘。
在过去的30 多年,尤其是近10 年中,材料科学的发展异常迅猛,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成为高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材料学科的发展缺乏具有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基本上“ 受制于人” ,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养自己的创新型人才。齐鲁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材料学院肩负起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撑的重任,不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
材料学院期待不想平凡、有奋斗目标的学子加入,一起探究多彩的材料世界,实现自己的人数理想!
详情请点击http://mse.qlu.edu.cn/7962/list.htm或关注学院公众号。
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高考招生咨询热线 |
专业 | 教师姓名 | 电话 | 邮箱 |
招生答疑负责人 | 刘金华 | 13964092712 | kfliu@139.com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娄有信 | 15966608805 | zylyx616866@163.com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杨文轲 | 15169105500 | yangwen_ke@126.com |
材料化学 | 姚书山 | 18340086360 | yaoss@139.com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陈淑祥 | 13706414091 | kedachenshuxiang@163.com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谢继勋 | 15315418713 | xiejixun@ql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