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包括建队历史;现有人员、职称、学位、称号情况统计数据;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专利及标志性项目及成果、奖励数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高分子团队筹建于1999年,团队现有人员19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兼职)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 18 人,占比 95%;具有正高职称 5 人,副高职称 9 人;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 72%。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 精细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开展高分子在轻工行业如塑料、造纸、皮革、玻璃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为其提供配套的高分子助剂。开展高吸收性树脂、新型涂料和粘结剂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开发其商业化应用价值。
2) 功能聚合物结构调控及其光、电活性研究。主要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活性,包括荧光识别、手性分离及生物降解性能等;此外采用复合/功能化多种方法,对聚合物的构象及其纳米结构进行调控,并研究光作用下其分子的手性、吸附、识别、生物降解性能及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中的应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五十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四十余项,科研经费达到3000多万,在J Mater Chem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上百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五十余项,获得省级奖励6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其它级别奖励近10项。团队和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定了2项国际标准,获得了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为团队提供到位科研经费600多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
二、团队负责人介绍
姚金水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手性高分子的制备、识别、生物降解、光活性涂层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等20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30多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作为第一位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600多万元。
三、团队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姚金水 | 教授 |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手性高分子 |
2 | 李梅 | 教授 | 聚合物基碳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能研究 |
3 | 张献 | 教授 | 聚合物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4 | 刘伟良 | 教授 | 有机无机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5 | 刘钦泽 | 教授 | 聚酚胺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6 | 刘迎凯 | 副教授 | 高分子RAFT聚合及复合物的合成 |
7 | 乔从德 | 副教授 | 天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8 | 李仲伟 | 副教授 | 聚醚及其有机碱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
9 | 吴月 | 副教授 | 有机功能高分子材料 |
10 | 何东新 | 副教授 | 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11 | 蔡小霞 | 副教授 | 生物基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12 | 杨志洲 | 副教授 | 有机硅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耐高温聚合物 |
13 | 张云强 | 副教授 | 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14 | 丁碧妍 | 讲师 | 光电功能高分子的制备及应用 |
15 | 何福岩 | 讲师 | 手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
16 | 杨文轲 | 讲师 | 聚酰亚胺高性能材料 |
17 | 卢倩 | 讲师 |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18 | 井涞荥 | 讲师 | 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19 | 高生 | 讲师 | 可再加工热固性苯并噁嗪树脂 |
四、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项)
省部级课题(仅列项目类别、题目及期限)
序号 | 项目类别 | 题目 | 年限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双光子荧光材料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内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 | 2015.1-2017.12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酚胺聚合物制备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 | 2014.1-2016.12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易修饰的含硅三嗪基多孔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功能化研究 | 2016.1-2018.12 |
4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化学环化法制备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 | 2021.1-2023.12 |
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层扩张超薄二维过渡金属硫(硒)化物/碳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质研究 | 2021.1-2023.12 |
6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刚性双六元环结构的合成设计与在高性能生物基环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 2021.1-2023.12 |
7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构建MOF衍生的单原子掺杂多孔碳载体及其抗肿瘤光诊疗性能研究 | 2021.1-2023.12 |
8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木质素基聚酚胺设计及高效快速除Cr (VI)性能研究 | 2020.1-2022.12 |
9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单宁酸和伯胺物质组装-聚合设计聚酚胺微胶囊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 | 2021.1-2023.12 |
10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新型老化原油油水分离药剂的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 2019.9-2022.08 |
五、论文代表作
10篇高水平文章信息列表
1. Qiu-bo Wang , Cui-jiao Zhang , Hao Yu, Xian Zhang*, Qian Lu ,Jin-shui Yao, Hui Zhao, The sensitive “Turn-on” fluorescence platform of ascorbic acid based on conjuga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0. (1097) 153-160. https://doi.org/10.1016/j.aca.2019.10.076.
2. Qiu-bo Wang , Cui-jiao Zhang, Qian Lu, Zhao-e Liu*, Jin-shui Yao, Xian Zhang*, A “turn-on” fluorescence platform of detection glutathione using MnO2 nanosheets quenched fluor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Dyes and Pigments 176 (2020) 108189. https://doi.org/10.1016/j.dyepig.2020.108189.
3. Zhi-yan Gao, Xian Zhang*, Shu Xing, Qian Lu, Jin-shui Yao, Qin-ze Liu, Cong-de Qiao, Rui-xing Xie, Biyan Ding. Conjuga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based on carbazole for detecting ferric ion (III)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and high sensitivit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cell imaging. Dye and pigments, 2019, 168: 68-76. https://doi.org/10.1016/j.dyepig.2019.04.030.
4. Tao Hu, Qiang Liu, Qinze Liu, Yang Wu, Congde Qiao, Jinshui Yao, Toxic Cr removal from aqueous media using catechol-amine copolymer coating onto as-prepared cellulos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9, 209, 291-298.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19.01.046.
5. Xinting Yu, Yanjun Gong, Wei Xiong, Mei Li, Jincai Zhao, Turn-on Fluorescent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Triacetone Triperoxide via Enhancing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of a Blended System,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 91(11), 6967–6970. 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9b01255.
6. Congde Qiao, Xianguang Ma, Jianlong Zhang, Jinshui Yao, Effect of hydration on water state,glass transition dynamics and crystalline structure in chitosan film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9, 206, 602-608.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18.11.045.
7. Shan Wu, Yi-Fan Wang, Wei-Liang Liu, Man-Man Ren, Fan-Gong Kong, Shou-Juan Wang, Xin-Qiang Wang, Hui Zhao, Jin-Ming Bao, A high-capacity and long-life aqueous rechargeable zinc battery using a porous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sheet cathode,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2018, 5(12), 3067-3073. https://doi.org/10.1039/C8QI00959G.
8. QiangLiu, Qinze Liu, Bingsi Liu, Tao Hu, Weiliang Liu, Jinshui Yao, Green Synthesis of Tannin-Hexamethylendiamine Based Adsorbent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Cr(VI),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8, 352, 27-35.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8.02.040.
9. Zhongwei Li, Hongkun Geng, Xiujun Wang, Bo Jing, Yafan Liu, Yebang Tan, Noval tannic acid-based polyether as an effective demulsifier for water-in-aging crude oil emuls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354, 1110-1119. https://doi.org/10.1016/j.cej.2018.08.117.
10. Yuansong Zhang, Cong Li, Xiaoxia Cai, Jinshui Yao, Mei Li, Xian Zhang, Qinze Liu, High alkaline tolerant electrolyte membrane with improved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via lithium chloride/dimethylacetamide dissolve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for Zn-Air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2016, 220, 635-642. https://doi.org/10.1016/j.electacta.2016.10.103.
六、授权专利代表作
10项专利代表(以下均为已转让的专利)
1. 杨志亮,姚金水,姚美芹,杨阳,具有高吸血性能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收性树脂及制备方法,ZL201910268969.X.
2. 李梅、相世森,一种聚氨酯基多孔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610222338.0.
3. 李梅、牛犇、于新婷,一种三聚氰胺/硫脲与甲醛共聚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N201810261821.9.
4. 李梅、盖中胜、姜丰,一种硫脲醛/聚吡咯复合材料基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811197468.9.
5. 刘伟良、陈立宁、朱文凯、王一凡、孔凡功、王守娟,一种制备单离子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CN201711179036.0
6. 刘伟良、王一凡、李东帅、何福岩、张慧,一种改性碳纳米管掺杂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CN201710499032.4
7. 刘伟良、张慧、刘振江、李东帅、王一凡,一种抑制锂枝晶增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CN201710332449.1
8. 刘钦泽、张葱葱、高婷婷、姚金水、蔡美荣,一种机械化学制备聚酚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ZL 201611079832.2
9. 刘钦泽、张葱葱、乔从德、姚金水、蔡美荣,机械化学制备聚酚胺-无机粘土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ZL 201611079061.7
10. 张献,高志岩,朱华杰,刘伟良,姚金水, 一种酸性pH探针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ZL20191010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