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在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发布时间:2024-12-03浏览次数:15

近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决赛在武汉理工大学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硕士研究生张旭、刘少君、马浩仁凭借作品“蓝海减碳-海上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储运及碳减排工程”荣获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张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参赛作品

材料学部获奖作品针对海上油田伴生气燃烧放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以天然气吸附(ANG)储罐为基础建立伴生气储库的设计方案。团队研制的装填有自主研发的碳气凝胶吸附剂的ANG储罐,可在常温、低压下对伴生气高密度存储,实现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做到环保、节能、低碳,为海上油田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项目相关成果已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

赛前,在校(院)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材料学部高度重视,气凝胶材料创新团队精心组织备赛,邀请专家和创新创业导师反复打磨作品,提升了项目竞争力和团队凝聚力。决赛现场,张旭、刘少君、马浩仁等同学围绕“蓝海减碳”项目进行了精彩答辩,详细阐述了项目的技术原理、创新点和应用前景。评委们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为我国海上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

据悉,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的,武汉理工大学等承办。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了全国270余所高校2900多支队伍参赛,涵盖11000余名参赛学生及3400余名指导教师,办赛规模再创新高。经初赛选拔,有260余支团队、900余名研究生入围决赛。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2项(2.01%)、二等奖153项(5.84%)、三等奖333项(12.67%)。

本届大赛聚焦服务国家“双碳”产业发展战略,以“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紧扣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旨在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转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