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推动学风建设走深走实,材料学部于4月24日在学部会议室召开公共基础课师生座谈会。会议邀请了高等数学教师张宗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师舒爱莲、田霞,工程制图教师冯衍霞、王立君,有机化学教师黑晓明,学部主任郝霄鹏、副主任刘金华、教学办和学工办教师代表、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共3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公共课课堂现存问题与学习积极性提升”展开深入交流,共谋解决之策。
座谈会上,刘金华首先介绍了当前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情况,并指出会议旨在通过师生双向沟通,找准课堂教学痛点,凝聚改进共识。与会师生踊跃发言,直言现存问题与困惑:学生接受能力差别较大、课堂出勤率波动较大、课堂手机使用现象普遍、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参差不齐、积极性调动难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学生代表坦言“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部分课程内容对自己将来用处有限”、“混合宿舍环境及氛围差”等因素影响了学习动力与效果;教师代表则反馈“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手机滥用对教学过程影响很大”、“课后自主学习意识待加强”、“学生受教能力差”、“自我要求不高“等现状增加了教学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师生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增加课堂互动、优化过程考核、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小组等。班主任们则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们在学生管理中的经验与心得,特别强调了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班级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凝聚力,形成优良的学风班风。
郝霄鹏在总结中强调,课堂教学质量关乎人才培养根基,优良的公共课学风促使学生形成持续学习意识,这一特质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材料科学领域尤为重要。公共基础课需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管理协同”的三维联动机制。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优化课程设计,深化师生互动,以“教学相长”激发课堂活力;二是与公共课教师建立沟通交流渠道,并强化过程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学业跟踪反馈机制;三是对学生转专业后的宿舍进行及时调整,集中安排同班级学生,同时加强宿舍管理,为学生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和有序的学习氛围。
与会师生一致认为,座谈会搭建了平等对话平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为破解教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材料学部将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风督导等举措,切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培养高素质材料学科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