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计算与设计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14

近日,先进材料计算与设计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影响因子20.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nhanced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in organic degradation by modulating cationic doping of BaxSr1-xCoyFe1-yO3-δ perovskites: DFT calculations and mechanism study最新研究成果。材料学部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中亚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材料学部司聪慧副教授、韩秀君教授和郭恩言副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文章唯一单位。

随着现代工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测到的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酚类化合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处理方法难以实现高效降解,而基于过一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技术(AOPs)因能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彻底矿化污染物,成为研究热点。如何设计高效、稳定的PMS活化催化剂仍是关键挑战。

传统均相钴(Co2+)催化剂虽能高效活化PMS,但存在金属溶出、毒性高等问题。本研究团队通过球磨-煅烧法合成了一系列BaxSr1-xCoyFe1-yO3-δ钙钛矿,发现Sr掺杂可诱导晶体结构从六方相向立方相转变,而Co/Fe比例调控直接影响催化活性。其中,B5S5C8F2表现出最优性能,其高Co2+/Co3+比例(1.35)、窄Fe2+/Fe3+能隙及丰富的氧空位(OVs)协同降低了PMS活化能垒,并促进SO4-1O2的生成。进一步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Co位点的PMS吸附能与ΔGOH*ΔGH*呈火山型关系,揭示了催化活性与表面氧物种分布的关联。此外,理论模拟还预测了BPA可能的降解路径,为理解污染物矿化过程提供了原子级视角。该成果不仅阐明了钙钛矿催化剂“组成-结构-性能的动态构效关系,还提出了一种通过阳离子掺杂优化氧空位和电子转移的普适策略,为设计高效废水处理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济南市新高校20资助项目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5.1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