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领悟黄河文化内涵,研究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独特时代文化价值,感受产业发展在推动沿黄城镇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7月12日,料科学与工程学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滨州市博兴县开展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暑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梁楼村,由乔庄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吴群群和乔庄镇党委组织委员朱其昌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打渔张引黄灌溉区民俗记馆,聆听关于灌区1956年到2000年以来,从“引黄灌区渠首”的建成再到整个灌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珍贵的历史照片,还是生动的场景复原,每一样展品都闪耀着一代又一代黄河人治理黄河的光芒,每一个故事都诉说着黄河历久弥新的鲜活事迹。
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领略到了黄河文化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这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让成员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并深切感受到乔庄镇党委发布区域特色优势,创建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区和文旅融合发展区,引进项目支撑,推动富民强村,发挥沿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作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乔庄力量的强大动力。
下午,实践团一行人参观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山东省第一个大型引黄灌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作为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渠首,还是长江与黄河交汇的地方,被誉为‘世纪景观’。打渔张灌区不仅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供水,而且在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独特的沿黄风景带给实践团成员们不同的视觉冲击,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不仅看到了几十年以来引黄闸工程不断修建与完善的最终成果,更认识到沿黄人民为治理黄河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成员们从参观中深刻感悟到当一群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平凡的土地上能生长出奇迹,苦涩的盐碱地能绽放出希望。这流淌的不仅是黄河水,更是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担当,而这份力量,永远值得我们俯身倾听。
经过一天的实地考察实践,不仅是一次对黄河流域保护方式以及周边文化的深度发掘,更是一次感知不断加强黄河文化内容和模式创新,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衍生创新能力,不断焕发新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前行的一次生动实践,相信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成员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树立了保护和传承黄河非遗文化的责任心,在凝聚磅礴力量的奋进征程中走出黄河、走向社会、深入人心。